失能护理难?善用智能工具轻松解决
在中国,每10个家庭就有1位失能老人,如此庞大的群体,正在承受着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今天让我们来了解这个特殊群体——失能老人。失能老人一般来说就是指那些因为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一切都要依赖他人照料的老人,各个情况的老人需求也不一致。
图源网络:瘫痪在床的老人
老后失能难以走出的生活怪圈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道尽人生百态与如今的社会现象,中国近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愈发严重,老后失能人群也越来越庞大,由于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和身体机能的退化,大部分老人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长期处于自我厌弃,恐惧抑郁,失望悲观的一个情绪状态,一方面又难以自持的厌恶周边的环境,经常性的恶语相向,导致子女与自己的距离愈发疏远。而子女也陷入疲惫、压抑的状态,尤其是他们也不懂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无法去共情老人的状态,又忙于工作,自身的精力与体力逐渐消耗殆尽,生活也陷入了“看不到头”的困境。子女的精力耗尽与老人的情绪作祟,刺激着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的就是家庭的失衡。
老年失能消耗了整个家庭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部分组成。对失能老人来说,养老的第一选择当然是在家里和亲人们一起生活。但是在家中生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照料问题,一方面年轻的子女正是事业发展的时期,需要子女赚钱维持家庭开销,难能注意到老人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请护工所需要的费用也不一定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
年逾古稀的李大爷如今就已经遭这种罪了,老年的他因为年轻时养家落下病根,平时就是拄着拐杖走路,谁知没过多久就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三个子女长期下来的协商失败一致决定去给大爷找个保姆,但是保姆又不如专业的护工,没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加持,照顾得也不尽人意,又因为工资太低没多久就辞职不干了,最后还是只能有三个子女分别来照顾,但是他们也无法去共情老人的处境,加之护理过程繁琐也越来越不尽心,如今仍处于胶着状态,遭罪的还是李大爷。
进退两难:护理机构也难以接收失能老人
在居家养老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一般就会将老人送去养老机构或者社区养老,但是失能老人是比较特殊的群体,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就是大多数的养老机构不接收失能老人,原因很简单:护理难度大、护工资源稀缺。
同样的,就算有护工,照料失能老人工作繁琐,护工的工资也会比普通保姆的收费高,养老机构如果接收失能老人,除却失能老人家庭的缴费更高之外,养老机构的投入成本也会更高,因此大部分机构都会选择不接收失能老人。
泉州的刘小姐在省内跑了多家养老院才在厦门为她父亲找到一家合适的护理院,即便是住进去了,收费也比普通病人的收费高出许多,“虽然收费高,又是异地治疗报销不方便,但是能给我爸能找到合适的疗养院我也知足了。”刘小姐说道。
破局新尝试:机器人上线协助智能养老
如今,如何帮扶失能老人已经成为了服务行业的一大热点,政府的相关政策出台,协助医疗机构进行智能护理机器人的研发,为了使得疗养院更好的照料老人,减轻护工的繁杂工作量,许多智能护理机器人就已经面向市场,投入养老院中了。作为上榜“智慧养老创新型创业大赛——具投资价值榜”的企业,戴恩科技推出了智能护理机器人来协助护工对失能老人进行更舒适的照料。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智能机器人是一款可以帮助失能、瘫痪等行动不便人群全自动处理排泄物、清洗身体并提供健康监测与远程问诊的多功能智能护理机器人,利于保护使用者自尊,避免护理尴尬。它是一款全自动的护理机器人,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方式更多的是能够解放护理人员的双手,使得护理工作更为简单化。
智能护理机器人主要功能
时至今日,仍然有千万家庭还在失能护理的痛苦旋涡中苦苦挣扎,医院、社区、机构也顶着重重压力。但我们也能看到,失能养老问题正在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政府出台《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强调关怀失能人群,社会开展更多的护理专业知识普及,大量补贴政策在养老机构实施,失能老人智能护理机器人也在研发产出。我们相信,经过政府、机构、社会等多方的努力下,失能养老问题终将被解决,机器主导、人力辅助的场景也将被广泛应用,让失能护理更简单、让失能老人晚年生活更舒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