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绍兴酒获评“八大名酒”的前前后后
杨国军 傅祖康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业待兴。
1952年,为提高酒类产品质量,推动酿酒产业发展,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决定在全国开展一次酒类质量检评活动,史称“第一届全国评酒会”。
“八大名酒”产生的前前后后
负责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样品检测工作的我国已故著名酒类专家王秋芳曾专门撰文回忆当时的情景。
其时,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尚未成立。酒类专卖由财税部门管理,中央税务总局管酒,各大区成立酒类专卖公司,华北大区的酒类专卖公司代行中央职责。于是,借助财政部中央税务总局下属华北酒类专卖公司召开全国酒类专卖会议的契机,由参加会议的各地区酒类专卖干部携带酒样,在会议后期进行评酒。评选结果计划在1952年四季度产生,1953年正式对外公布。
当时,国内行政管理以大区区划为主,分为华北区、东北区、西南区、西北区等,遂要求各大区甄选本区酒类产品汇集北京。
1952年9月,由中国专卖实业总公司主持的全国第一届评酒会拉开帷幕。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评酒会,全国数以万计的酒厂、公司选送了产品酒样。汇集的样品共有103种,其中,白酒19种,葡萄酒16种,白兰地9种,配制酒28种,杂酒24种,药酒7种,有些区没有选送样品。
随后,中国专卖事业公司根据北京酒业和酒企的情况,委托当时的“北京东郊酿造厂”(原“华北酒业专卖公司试验厂”,红星酒厂前身)负责承办。同时,委派酿酒专家朱梅领导此项工作。东郊酿造厂指派厂研究室的王秋芳、辛海庭、马占文、王明爱等四位技术骨干参与此项工作。[1]
朱梅(1909-1991),时任华北酒类专卖公司工程师,由他负责当时酒样的分析测试工作,后来撰写了“八大名酒产生的前前后后”[2]一文。朱梅是著名的酿酒专家,高级工程师,我国现代酿酒事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酿酒事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精力。
根据朱梅的记载,1952年,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拟在北京召开全国专卖会议,负责筹备会议的崔文林同志告诉他,公司打算评出几个名酒来,并让他负责,同时由专卖总公司通知全国的酒厂把酒样送到北京。
“我们评出来的酒的分析资料及对酒提出的意见送交全国专卖会议。这八个酒在全国专卖会议上经过审查一致通过,定为八大名酒。这八个酒是茅台酒,泸州大曲酒,汾酒,西凤酒,绍兴加饭酒,张裕金奖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和味美思酒。”文中,朱梅还特别指出,“这些酒的特点是:一是过去都曾在1915年巴拿马赛会获得过金质奖章,并在国内外获得多种奖章;二是在八个酒中,每种酒都有它独特的风格。”
根据朱梅他们对获奖酒的特点的描述要求,“八大名酒”获奖绍兴酒出自云集酒厂的概率极高。因为,只有云集酒厂前身云集酒坊的绍兴酒,获得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3]。
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绍兴酒
“民国”十七年(1928),绍兴酒首枚国际金奖获得者、云集酒坊第五代传人周清编著出版了《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4]一书。书中,周清不仅阐述了绍兴酒的起源演变,还将绍兴酒的酿制工艺和技术、云集酒坊送酒参赛巴拿马赛会的详情一一作了介绍。
书的“总论”中,周清写道:“绍兴之酒,以东浦为最佳,东浦之酒,销售于京直各省,为中外人士所欣赏不已者,以我坊云集信记为最著。是盖于地理历史,均有关系焉。东浦地傍蠡城,稽山鉴水,灵秀独钟,此地之水质气候,有非他处所能幸获者。”
云集信记酒坊发端于周清祖上周佳木创办于清乾隆八年(1743)的云集酒坊,对此,周清在书的开篇即有记载:“至于本坊源流,夙在前清中兴时代,佳木公独力创办,传至我文玉山公,已四世矣。”
又载:“顷者,巴拿马运河已通,东西两大陆之海程,缩短至几千百里。文明各国,既竞出其新奇物品,以贡献异邦,则我国发明最早酿造最难效用最多之绍兴酒,安知不为欧美诸国之新饮料,而大加赏美也?清也不才,爱于农校教授之暇,将数十国闻名之浙产,七八载研究所心得者,向海内外大酿造家一请教益焉。”[5]
书中还记载了相关参赛物品:“兹择主要者,拍就写真八纸,绘就图略四纸,制就模型三十余件,与云集绍酒一同赴赛,幸察览焉。”
为让国外客商更加直观地了解绍兴酒的工艺技术,周清还将上面列举的多数工具制成微缩模型,共有30余件。“木制模型除锡制缸底系平面物外,其它均按原物之体积缩小200倍。”赴赛物品如下:“小京装绍酒4坛(绍兴东浦云集信记酒坊牌号);木制模型30余件(名称已列表上);绍酒研究之报告4纸;写真8张:精制白米图、榨取黄酒图、研制绍曲图、洗涤热饭图、蒸摊米饭图、煎灌熟酒图、蒸馏烧酒图、酒樽堆立图。”
对此,《绍兴县志》的记载可以佐证:“民国四年(1915),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东浦云集信记之周清酒获首枚国际金牌奖章。”[6]
绍兴酒入选“八大名酒”之列
根据王秋芳的记述,参评“八大名酒”的酒样分析工作从1952年7月下旬开始,至8月下旬完成,10月份完成全部数据的整理和总结工作。
在审核了所有分析数据后,朱梅提议,考虑到这次全国会议要对优秀产品予以表扬,所以不能单纯看分析数据,必须制定各种酒入选优秀产品的条件。为此,经反复讨论斟酌,确定了以下名酒入选条件:一是品质优良,并符合高级酒类标准及卫生指标;二是在国内外获得好评,并为全国大部分人民所欢迎;三是历史悠久,已在全国有销售市场者;四是制造方法特殊,具有地方特点,他区不能效仿者。
有关名酒的入选条件,朱梅和王秋芳的描述虽有所差异,但主要意思是一样的,即必须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和风格,且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广泛认可。
1952年,王秋芳执笔的《中国名酒分析报告》
随后,由王秋芳执笔,写成《中国名酒分析报告(八大名酒)》[7]一文。该报告作为建议稿,上报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及第二届全国专卖会议审定,后经会议和领导讨论,同意该报告的内容与结论,“八大名酒”由此确立。包括:
白酒4种(排名不分先后):华北区山西汾阳的汾酒、西南区贵州省仁怀的茅台酒、 西北区陕西西安的西凤酒、 西南区四川泸州的泸州老窖;
葡萄酒、白兰地3种:华东区山东烟台的张裕红葡萄酒、张裕金奖白兰地、张裕味美思;
黄酒1种:华东区浙江绍兴鉴湖的绍兴鉴湖长春酒。[8]
评选结果由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发布。
入选“八大名酒”的绍兴酒出处考证
1952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除少数已经完成公私合营的酒厂外,大多还是前店后厂的作坊式经营,产能非常有限,单就做到在全国销售这一项,已属凤毛麟角。
故此,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影响深远。尤其是“八大名酒”的诞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极大推动了酒类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中国名酒分析报告(八大名酒)》对每一种名酒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产品特点、理化指标等。
其中,有关绍兴酒的介绍如下:“绍兴鉴湖长春酒:绍兴鉴湖所产,具有地方特色,酒色黄润,醇厚芬芳,味美适口,因挥发酸少,因此,无酸涩感,是酒中佳品,非他区所能仿制的。”
附表还有对获奖绍兴酒的产品特征描述:“色泽澄黄,味道佳美,比重1.0229,酒精14,含糖0.76,总酸0.276。”
《绍兴县志》记载:“1951年8月,绍兴酒类市场清理委员会成立;10月,地方国营绍兴酒厂建办;12月,周云集亨记酒坊组建为地方国营云集酒厂。”[9]
“云集亨记”由周清的侄儿周善昌经营[10],由于周清在外工作,归属周清名下的“云集信记”实际由周善昌负责生产酿制,1951年被人民政府接收改名地方公营云集酒厂。
1951年,绍兴酒类专卖事业处负责对酿户及酒类买卖的管理职能。其时,新组建的绍兴酒厂和接收云集酒坊资产后更名的云集酒厂,这两家国营酒厂的酒对外销售都需通过酒类专卖事业处。云集绍兴酒正是经由这样的渠道被送去北京参评。
由前可知,所有参评的酒样分析工作自1952年7月开始。此时1951年10月建办的绍兴酒厂的酒才刚刚完成煎榨,贮存时间不到半年,自然谈不到悠久的历史和全国市场的销售。还有,当时的绍兴酒虽无统一的国家标准,但行内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因刚酿成的新酒口感辛辣粗糙,至少需陈酿一年以上方能对外销售,故此,专卖事业处绝无可能拿新酒去京评奖而砸了绍兴酒的牌子。唯有云集酒厂酿制的酒,不但符合朱梅和王秋芳等专家制定的获奖酒的所有入选条件,也符合“酒色黄润,醇厚芬芳,味美适口”的品质鉴定评语。
综上,入选“八大名酒”的绍兴酒只能出自云集酒厂。
云集酒厂前身为云集酒坊,创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1915年荣获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
早在民国时期,云集酒厂的老酒便已畅销京津沪以及南洋各地。周清《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11]有详细记载:“大凡绍兴酒行销愈远者,其质愈佳,而尤以销售于北京者为最善。北京为国都所在,中外商贾云集于此。竞争激烈,适者能存。吾浙名产,赴此销售者,以绸缎和绍酒两项为最著。”
“查绍酒之销售于北京者,至今已不过二三坊家,吾云集信记之酒,京都人士所争先购买者焉。”即使像“瑞昌通”“三益”等干果铺,“杏花春”“斌升楼”等饭菜铺,“泰源”“玉源”“庆昌”等黄铺酒,凡开设于京津市街寄售绍酒处,没有一家不销售“云集绍兴酒”的。
民国时期,云集绍兴酒在北京已相当受欢迎,这中间和周清的努力推介有很大的关系。在京师大学堂就学之时,周清经常利用假期去推销绍兴酒。“每当休假研究酿售等法,有此结果焉。”
《绍兴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始,东浦云集信记酒坊,在上海抛球场设德信昌酒栈为南省分售所;在广州毫半街设大兴号寄售所;在天津侯家后设德顺培酒局寄售所;在北京延寿寺街设京兆荣酒局北京分售所,又在巾帽胡同玉盛酒栈、煤市街复生酒栈、杨梅竹斜街源利酒栈,各设绍酒寄售所。京津市街酒店菜馆干果铺,多寄售云集绍酒。”
现存会稽山档案室的一份浙江省委办公厅于1956年9月7日印发“中共浙江省委批转省工业厅党组关于保持和提高绍兴老酒原有优点的意见”文件记载:“自1951年,云集酒厂由专卖公司管理。”“1951年,全厂尚有6年至15年以上的各种品种陈酒59076斤,其中有贮存百余年的。”
这一史实既展示了云集酒厂当时丰富的陈酒资源,也显示了云集酒坊酿酒技艺的精湛和品质的卓越,须知,不是所有的老酒能存放百余年而依然历久弥香,充分体现了云集酒厂在当时绍兴黄酒界的实力。
云集酒厂和浙江鉴湖长春绍兴酒
已故的“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绍兴黄酒的泰斗”、云集酒厂、绍兴东风酒厂原书记王阿牛,自1952年进入云集酒厂一直干到退休。王书记曾经告诉笔者,20世纪50年代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云集酒厂生产的绍兴酒都打“鉴湖”的牌子,直到20世纪80年代。
对此,会稽山企业发展史也有记载,“1987年7月,因企业未将“文革”前使用的‘鉴湖牌’商标及时注册,不得不启用1983年7月5日注册的‘会稽山牌’商标。”会稽山黄酒博物馆还存放着一坛1956年酿制的“鉴湖名酒”。
1956年冬酿“鉴湖名酒”,中国浙江鉴湖长春绍兴酒(现存会稽山黄酒博物馆)
2008年10月10日,原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潘必兴先生将一坛1956年酿制的绍兴冬酿大坛双加饭捐赠给会稽山公司。
该酒由地方国营云集酒厂酿制,现存放于会稽山黄酒博物馆地下酒库。从外表看,保存完好,尚未启封。坛外刷白灰,坛口用石膏泥头封口,并以竹壳和竹蔑串络防护。整坛酒高64厘米,泥头直径30厘米,高20厘米,坛外盖有两个长方形牌印,一个为“中国浙江鉴湖长春绍兴酒,地方国营云集酒厂”,另一个印为“鉴湖名酒”和“品名:双加饭;坛重:22.8斤;酒重:49斤”等产品标识。相关数字还用红字书写,看去尤为醒目。牌印下方标有该坛酒的酿制年份:“1956年冬酿”。
现存于会稽山公司的云集酒厂档案记载:“1956年云集酒厂共产黄酒2745.64吨,白酒539.12吨,完成产值184.93万元。”
这一年,酒厂职工不但向浙江全省的酿酒工厂职工发出倡议,开展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厂际竞赛活动,还提出了大力学习推广先进经验,提高质量,节约粮食的活动。与此同时,酒厂还全面推行“低温发酵”“人等耙”“耙耙捺牢”等先进操作法。
随后,王阿牛书记将这些经验总结整理,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和同事一起编写完成了《绍兴酒操作规程》小册子,使绍兴酒的酿造技术由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变成有据可依,为资料紧缺的绍兴黄酒业补上了重要一课,为稳定和提高绍兴酒质量,推进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傅祖康系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杨国军系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办公室主任)
参考文献:
1.王秋芳.追忆首届八大名酒的诞生.《华夏酒报》,2012.1.3,A16
2.朱梅:古今酒事(十)“八大名酒产生的前前后后”1985年 第1期《酿酒》P65-67
3.《浙江通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浙江通志.食品工业志》第四十六卷,2021.10第一版,P183、204
4.周清编著:《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上海新学会社,民国十七年(1928年)八月发行,P52-53
5.周清编著:《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上海新学会社,民国十七年(1928年)八月发行,P1-2
6.绍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绍兴县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P1009
7.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中国名酒分析报告》,1952,红星档案室藏
8.王秋芳:追忆首届八大名酒的诞生.《华夏酒报》,2012.1.3,A16
9.绍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绍兴县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P1001
10.东浦镇志编纂办公室编:《东浦镇志》,内部发行,1998
11.周清编著:《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上海新学会社,民国十七年八月发行,P44-45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