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惠及广大盲人,应大事推广电子手杖而不是导盲犬
中国是盲人最多的国家,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从500万到上千万都有。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看不到他们,是因为他们出行不便。手机、自动驾驶这些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能为他们的生活来带新的希望。
现在,人工智能识别物体的功能,已经到了足够可用的程度了,比如,电商平台就提供这个功能,只需拍摄,就能搜到相同的东西。那么,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电子手杖可以更高效、更公平地解决盲人的出行问题。
电子手杖的成本很低,也是一个典型的边际成本很低的设备。电子手杖需要一些必要的硬件,比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这些硬件,本身是自动驾驶、手机所需的设备,市场需求巨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依托于这些巨大的产业,电子手杖也可以享受到技术进步、成本降低的红利。
从电子手杖所需的软件角度看,我们都知道,软件成本的边际成本很低,就像微软研发出windows操作系统需要投入巨资,但每复制一份,成本却非常低。而且,电子手杖的软件,本身就是依托于人工智能这个大行业,
从电子手杖需要的运算能力角度看,一部分计算可以在电子手杖本地进行“边缘计算”,另外一些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由手机进行。每个人都有手机,所以,实现电子手杖的功能,很大程度是在利用闲置的手机运算能力,视障消费者已经花了这部分钱了。
电子手杖还需要更高强度的人工智能支持,这就需要系统支持。盲人高强度使用电子手杖往往是出行场景,频次不会太高,也不会统一出行,所以,电子手杖对运算能力的需求,频次不会很高,而且是分散的。这就增大了系统的容量,降低了成本。
电子手杖还能提供随时的后备人工服务。通过一键呼叫,通过摄像头,人工服务很容易为视障者提供支持。盲人使用的过程,也能为相应的人工智能系统积累数据资源,这就能进一步地降低电子手杖的使用成本。随着ChatGPT等语音对话人工智能的成熟,电子手杖可以变得更加易用,盲人可以通过对话操控功能。
粗略地测算,一个电子手杖,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基础的安卓板,价格能低至500元。政府应该拿出支持训练导盲犬的钱,来支持电子手杖的研发。
相比电子手杖,导盲犬实在是太贵了。比如,大连某导盲犬基地,2021年有一百多只幼犬参加训练,犬只的狗粮、药品、繁育,加上基地25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和差旅费,所有支出将近700万,最终有35条导盲犬顺利上岗,平均每只的培养成本就在20万左右。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驯兽是一个高人力成本,且无法降低成本的工作。没有办法用机器、自动化来代替。拉布拉多寿命一般8—12年,按十年计算,一年成本2万元。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成本。某种程度上,导盲犬是人力成本的凝结,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导盲犬只会越来越贵。
现在盲人获得导盲犬的模式之一,就是免费申领。导盲犬训练基地主要依靠社会募捐和政府补贴。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捐款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此外还有政府补贴。比如,大连的这家导盲犬基地,大连财政一年大约补贴96万,每训练出一只导盲犬再补贴6万。
这两年,公共场所不准导盲犬进入引发争议的新闻很多。但实际上,我国导盲犬的数量非常稀少。2019年中国盲人协会曾发布一条数据,全国视觉障碍人士在1731万左右,而国内可上岗的导盲犬却不到200只,普及率还不到0.001%。这么少的狗,引发了这么多的新闻,所以,这只是一个传播现象。导盲犬根本不是大多数盲人的问题,而是少数。
一只导盲犬20万,这个成本能给400个盲人免费发导盲电子手杖。公共开支也好,慈善捐赠也好,要讲究性价比,要讲究公平、覆盖更多的人数。显然,一定要补贴的话,电子手杖是一个比导盲犬效果更好,也更公平的选择。导盲犬的神话,应该结束了。
当然,导盲犬也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优点。比如,可以执行一些指令,比如,把拖鞋拿过来,把毛巾拿过来,但与此同时,导盲犬毕竟是动物,也存在不稳定的风险。导盲犬还有陪伴作用,这是电子手杖替代不了的,但是,公共政策解决视障人士的问题,首先需要从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做起,先满足出行需求,再满足陪伴需求。而且,陪伴需求,可以由其他的猫、狗替代,而无需进行价格高昂的训练。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远举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