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果酒通用技术要求》有效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后浪”促进果味酒销量持续增长

《果酒通用技术要求》有效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大健康意识的深入,年轻消费群体的饮酒习惯发生转变,从“拼酒”变为助兴,从主角变成点缀。在新消费习惯的驱动下,果味酒销量逐年增长。据电商大数据机构的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平台上的预调酒与果酒类目销售额比2017年增加154%。2019年虽放缓,但也达到了45%的增幅。

在果味酒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定位局限、技术标准空白等因素影响。而今年10月1日即将实施的《果酒通用技术要求》,将为果味酒产业的发展提供明确方向与有力保障。

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在《年轻消费者带来的酒类消费革命》报告中显示,年轻人群酒精消费主要集中于低酒精品类。相比较于辛辣、浓烈的传统白酒;饱腹感极强的啤酒,年轻消费群体在酒类选择上更倾向于更加适口、口味更加丰富的酒类产品,低酒精也满足了消费者追求健康的消费心理。

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近年来酒类市场上“果味化”升级不断加速。果味白酒、果味啤酒、果味起泡酒、果味鸡尾酒等产品,充分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多元化的口味需求。

果味酒让很多没有饮酒习惯的年轻消费者,在软饮和酒精之间找到了平衡。

消费者王小姐向记者表示:“年轻人的饮酒方式更多的是追求饮酒过程中的情调和氛围,低度、适口的果味酒,其饮用场景更加多元化,可以朋友小聚,也可以一人独酌,更可以助眠,饮用方式轻松随意,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亟待破解的发展“瓶颈”

记者发现,目前果味酒销售持续升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瓶颈”。

首先,果味酒产品市场同质化现象凸出。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浏览发现,线上销售的果味酒“网红”品牌口味众多,包括桂花、荔枝、蜜桃、杨梅等口味,但味型特色没有明显差异。以蜜桃酒为例,商家在产品的味型介绍上,只提供了“低度、微甜、浓郁果香”等抽象描述,让消费者缺乏选择的判断。在产品包装上,清一色的“小清新”“文艺风”,缺乏明显的产品辨识度,给消费者带来审美疲劳和品牌认知等混乱。

同时,受传统酒文化的影响,果味酒的产品定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曾经有网友“吐槽”:“男性就不能喝果酒吗?”

5月31日,记者在北京某酒便利店走访。销售人员对记者说:“近几年,年轻人选购果味酒的频次明显增多。但是,果味酒的产品定位还是有些局限,很容易被标签化。比如,青梅酒好多消费者就认为是‘日本酒’;蜜桃酒、荔枝酒会觉得是‘女性酒’;而枸杞酒,就干脆被定义为‘药酒’了。建议果味酒的生产企业,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去破解‘脸谱化’的产品定位。”

此外,业内人士也指出,果酒酿造存在酸甜度难以掌握、发酵取汁难等问题,同时单独栽培的酿造品种体系缺乏,导致果味酒品质参差不齐。虽然,一些一线酒企纷纷投身果味酒产业,但是却没有完成对整个果酒产业的深度推进。他们在白酒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果酒产业却明显“水土不服”。果酒的技术壁垒,很多大牌酒企的产品尚且难以解决,其他小品牌就更不用说了。例如,前几年热播电视剧《欢乐颂2》中的“悠蜜”果酒,首年销售达2.4亿,但因为产品口感不行,第二年销售就萎缩了。

标准保障行业行稳致远

据介绍,《果酒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的制定,摆脱了“葡萄酒标准”的束缚,填补了我国果酒技术标准的空白,完善了我国果酒产业创新体系;标准的制定,重新规范定义果酒(除葡萄酒)的术语、命名规则、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适用于果酒(除葡萄酒)的生产、检验和销售;标准的制定,有效推动了我国果酒产业向专业化、多样化、高新化发展。(本报实习记者 贾淘文)

来源:新华号 消费日报社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