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旺盛+优势众多掀起小龙虾养殖热潮 育种、养殖模式创新成关键
一、小龙虾养殖行业概述
小龙虾是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属于淡水经济虾类,具有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1929年作为动物饲料和观赏虾,从日本引进中国南京。我国最初并没有立即将它当作食物来看待,直到20世纪60年代被证实可以食用后,小龙虾才慢慢被端上中国人的餐桌。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小龙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现如今小龙虾已成为我国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在食用、工业等多方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具体而言,在食用方面,小龙虾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钙、磷、铁等元素含量丰富,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性食品。在工业方面,小龙虾的头和壳共含有20%的甲壳质,经过加工处理能制成可溶性的甲壳素、壳聚糖,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饲料、化工、烟草、造纸、印染等行业。
二、消费市场火热+优势众多,掀起小龙虾养殖热潮
1.品牌效应+口味创新助推小龙虾消费市场火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龙虾行业已具有众多特色餐饮品牌,较为知名的有湖北省的虾皇、巴厘龙虾、靓靓蒸虾,湖南省的文和友、有间虾铺,上海市的红盔甲、沪小胖,深圳市的松哥油焖大虾、堕落小龙虾,成都市的霸王虾等等,这些品牌的大力宣传使得小龙虾知名度大大提升。此外,小龙虾口味也在不断创新,在坚持麻辣、香辣、十三香、蒜蓉等传统口味的同时,派生出蛋黄、咖喱、榴莲、芥末等网红口味,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今,小龙虾已成为大众夜宵和网红打卡的必备美食,消费市场十分火爆。截至2022年,我国约有4万多家小龙虾专业门店,小龙虾餐饮产值约为3122亿元,比上年增91.8亿元,同比增长3%。
数据来源:中国小龙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
2.优势众多是农户养殖小龙虾的关键因素
消费市场的火热让农户们看到了市场对小龙虾的巨大需求,产生了养殖小龙虾的初步想法,但真正使他们下定决心养殖的原因是小龙虾较黄鳝、泥鳅、螃蟹、河虾等水产品种有着明显的养殖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门槛低、养殖周期短、前期投入低、投资回报高等方面。
小龙虾与其它水产品养殖优势对比
水产品种 | 技术门槛 | 饲料喂养 | 管理难度 | 养殖周期 | 成本 | 收益 |
小龙虾 | 低,小龙虾适应环境强 | 可食东西多,不用每天投喂 | 易管理 | 短,2个多月 | 低 | 高 |
黄鳝 | 高,鳝苗必须规格整齐,且要大小混养 | 每天需要投喂新鲜饲料或食物 | 较难,容易溜走 | 较长,6个月 | 高 | 高 |
泥鳅 | 较低,但对于水质、水温要求高 | 可食东西多,不用每天投喂 | 较难,容易溜走 | 较长,5-6个月 | 高 | 高 |
螃蟹 | 较低,水质要求高,温度要控制在25度以内 | 成年螃蟹需要每天定点喂食,主要以小鱼、螺肉为食 | 易管理 | 长,18个月 | 高 | 高 |
河虾 | 低,不宜高密度精养,适合池塘、河沟、稻田等多种养殖模式 | 杂食动物,主要以植物性饵料和水生昆虫幼体为食,且饵料投放占比为60% | 较难管理,逆水能力强,大雨天易发生逃逸 | 较短,4-5个月 | 高 | 较低 |
资料来源:中国小龙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
3.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且产区覆盖较广
随着小龙虾消费市场火热,以及养殖优势众多,小龙虾受到了养殖户的喜爱,小龙虾养殖面积也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约为2800万亩,较去年增长7.7%。随着养殖面积的增长,小龙虾养殖总产量也有所增长,2022年产量约300万吨,同比增长13.9%,在我国淡水养殖品种中排名第六。
数据来源:中国小龙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
数据来源:中国小龙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
从产区分布来看,2022年我国小龙虾养殖省份24个,其中,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5个传统小龙虾养殖大省仍占据主导地位,养殖面积达2450万亩,占总面积的87.6%;养殖产量达273.85万吨,占总产量的91.28%。这五个省份之所以成为小龙虾养殖大省主要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他们均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多为亚热带气候,湖泊众多,雨水较为充足,气候适宜,为小龙虾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除了以上五省之外,随着虾苗的不断创新,低温地区、高温地区小龙虾等新品种不断涌现,小龙虾养殖辐射地域更广,四川、新疆、广西、云南、海南及东北等地也均有养殖小龙虾。
数据来源:中国小龙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
三、养殖模式多元化,虾稻共作备受青睐
目前我国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池塘养殖,这是最早的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是将小龙虾放于准备好的池塘中进行饲养,池塘面积通常为4-10亩,深度1-1.5米;二是藕田养殖,是将小龙虾投放于藕田之中进行养殖。我国部分地区藕田资源丰富,藕田中天然饵料生物资源长期得不到消耗,使得藕田的效益得不到优化,而将小龙虾投放于藕田,既可以消耗天然饵料生物资源,又可利用其抗污能力提升藕田水质池塘,对于莲藕和小龙虾生长都十分有利;三是虾稻共作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小龙虾与水稻共同生长,这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是在每年5月底稻田整田、插秧前后投放3cm幼虾或原有幼虾留存在稻田中继续养殖,6月底至7月初捕捞成虾,8-9月收割水稻,循环轮替。这种养殖模式目前最受青睐。
截至2022年,我国小龙虾稻田养殖面积2300多万亩,约占到总面积的82.14%,池塘养殖面积不到500万亩,而藕田养殖因为藕田面积相对较少,且养殖技术较不成熟,目前选择藕田养殖模式的较少。
数据来源:中国小龙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
虾稻共作模式之所以成为我国主流养殖方式,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虾稻共作更具生态效益。池塘养殖容易造成水富营养化,且以爆发蓝藻,对水质污染较大。而小龙虾和水稻可以互利共生,稻田可以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反过来小龙虾可以肥田,降低水稻病虫害。具体而言,在炎热的夏季,水稻的茎秆和叶片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遮阴的场所,有利于保持水温。同时,水稻根系能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净化水质,为小龙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反过来,小龙虾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以稻田间的杂草和部分水稻害虫作为食物,避免了田间杂草丛生争夺水稻土壤的养分,同时也降低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另外,小龙虾具有肥田的功效。小龙虾的排泄物能作为水稻的肥料,并且其在田间活动时会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助于增加水稻秧苗根部的含氧量,可以促进水稻的丰产。
2.虾稻共作模式投入成本更低,回报高。池塘养殖通常对于池塘要求较高,对于其大小、深度、坡度有规定,并且为保证水质,必须配备进排水渠,且需要定期投喂饲料,成本较高。而虾稻共作只需在原有稻田上进行适应的改造,成本较低。且在该模式下,仅需要在第一年投放虾苗时投入一定的资金,之后小龙虾会自行繁殖,通过少量补充便可达到预期的产量。在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整个周期内,田间的有机质、杂草、底栖生物都可以为小龙虾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这样比池塘养殖小龙虾的饲养成本少很多。稻虾共作下的水稻亩产量能够达到550kg左右,水稻品质得到提升,小龙虾的亩产量则可达到250斤左右,比单纯种植水稻或是单纯养殖小龙虾的收益高。
四、政策密集出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小龙虾产业的蓬勃发展,多地政府加大了小龙虾发展的政策引导。湖北、安徽、江西等小龙虾主产省份政府主管部门发布了小龙虾产业规划或指导意见,并且在相关项目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小龙虾养殖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也将受益于这些政策,行业有望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0年以来我国小龙虾养殖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 颁布机构 | 政策名称 | 相关内容 |
2020.03 | 湖北荆门掇刀区政府 | 《2020年小龙虾产业奖补实施方案》 | 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00亩以上的养殖企业,以及小龙虾年收购能力在50吨以上的经营主体,可自愿向政府提出补贴申报,每吨补贴200元,补贴最高可达2万元。 |
2020.08 |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 《江西省小龙虾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 科学布局鄱阳湖小龙虾良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加强鄱阳湖小龙虾种质选育,提纯复壮小龙虾优良品种并加大推广,逐步扩大标准化养殖基地规模,不断优化养殖模式,持续提高优质小龙虾产量。 |
2020.06 | 江苏省渔业互助保险协会 | 《关于开展池塘养殖小龙虾互助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 | 由省渔业主管部门拨出专项资金对参保养殖企业(户)给予80%的保费补贴,积极探索适合我省水产养殖互助保险之路。 |
2021.01 |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财政厅 | 《江西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将小龙虾生产基地建设纳入现代渔业建设项目,将农田改造建设资金由每亩1500元提高到3000元 |
2021.10 | 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 依托武汉大学、中科院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采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或选育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抗病力强等性状的小龙虾新品种。推动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的种业产学研、育繁推深度融合。 |
2023.03 |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 《2023年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 | 推动小龙虾养殖业创新发展,依托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扎实推进小龙虾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推进虾-稻-螺、虾-稻-蛙等虾稻共作新模式研究;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标准模式、立体模式、复合模式等3种成熟模式,进一步提振一产潜力,夯实产业基础。 |
资料来源:中国小龙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
五、强化科技赋能,创新成小龙虾品质提升关键
在养殖热潮和政策保障下,如何科学养殖小龙虾以及提高小龙虾产量成为了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强化科技赋能,在育种、养殖技术、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成为提升小龙虾品质的关键途径。
在育种方面,企业可以与研究所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推进小龙虾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例如湖北省的莱克集团得到省水科所、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所的支持,聘请专家学者,组建研究团队,实行产学研结合,开展龙虾人工繁育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培育出的小龙虾品种个体大,亩产可达200至250公斤,属世界领先水平;另外,我国还培育出低温地区小龙虾品种,已经在黑龙江、青海等地广泛养殖,其中黑龙江已经有2000余亩的虾稻共作养殖区。
在养殖技术方面,随着智慧农业的加速部署与深入实践,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正在走进田间地头,为小龙虾养殖业插上智能化翅膀。例如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拥有专利的智能水槽,可实现对小龙虾的批量化、工厂化生产,除此外,车间里配备了水体加热、微孔增氧、光伏板供电等设备设施,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排污冲洗、自动化收集虾苗,可实现产虾苗 240 万 -360万尾/亩,而传统稻虾田通常一年只能产5万-7万尾/亩;长沙市荣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入100多万元打造了智慧农业服务平台,通过微孔增氧技术,检测农田氧分和水的pH值,实现自动增氧,基地的小龙虾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个头由之前的最大0.8两,提升到现在的一两多,经济价值水涨船高。
在养殖模式方面,池塘养殖可以采取轮养模式,而不是单一地养殖小龙虾一个品种。例如,2022年浦口区龙虾养殖行业协会采用早春中低温季节养殖小龙虾,夏季高温养殖澳洲淡水龙虾,这种轮养殖的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塘口利用率,提高亩均养殖“双龙虾”产量,而且能够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效,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在虾稻共作模式上,可采取繁养分离、少挖沟或不挖沟等创新模式。例如,江苏省 “双早优”种养模式,每年5月中旬和7、8月生产优质中、大规格小龙虾,通过繁育“稻后早苗”实现苗种早上市,通过“一稻三虾”种养模式提高夏季小龙虾产量。
江西的无环沟种养模式,就近利用开挖环沟的稻田培育早苗,1亩繁殖的虾苗可供应6-7亩不开挖环沟的稻田养殖商品虾;安徽省的原生态稻虾种养模式,基本不开挖沟坑,早放苗早上市、避开高温季节、病害少,效益显著。此外,小龙虾养殖新模式也不断涌现,如浙江省”菱-虾”模式,山东省“藕-虾”模式,海南省冬季养虾模式,湖北省和上海市大棚反季节养虾模式等。
这些育种、技术、模式上的创新极大扩大了小龙虾养殖范围,使全国各地都有机会养殖小龙虾,并且有效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利于行业发展。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