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字号”易氏豆腐干的百年传承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亮 通讯员 王艳/文图
凌晨四点,山气氤氲,昏黄的灯光下,民间工艺传人田秀林开始制作一道商城县传统风味美食——豆腐干。
从一粒粒黄豆,到一块块独具大别山气质的豆腐干,这中间,要经历一道道繁复的工序。筛选黄豆、脱壳、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膏、成型、划块、包豆腐干、两次挤压豆腐干、炭火烘干豆腐干、卤水泡豆腐干等全手工16道工艺,田秀林每一步都很用心。
(苏仙石易氏臭豆腐干传承人田秀林 余敦梅/摄)
据史料记载,制作臭豆腐干始于清道光年间,为商城县苏仙石人易继奎首创,扬名于民国,鼎盛于建国前,兴于当代,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商城县苏仙石乡,臭豆腐干这道美食,已成为乡里的一道特产,十里八乡的人们赶来这里买上最地道的臭豆干,这其中,属易氏豆腐干最为正宗。易氏豆腐干由特殊药材精工卤制,质地坚韧有弹性,有臭鸭蛋味,也叫“鸭蛋干”,不熏不烈,食之清鲜爽口。
独特的制作“秘方”,易氏家族一代代传承下来,创新发展。
(商城县易氏秀林臭豆腐制品有限公司被评为“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田秀林供图)
田秀林,是个长相清秀的女子,也是易氏豆腐干第6代传承人。1968年出生农村家庭的田秀林在父母的安排下,16岁与易建国订婚,25岁才结婚,那时是改革开放初期,条件艰苦,但二人相依为命,接连生下两个儿子,生活也算幸福。2012年10月的一个夜晚,无情的急症夺走了易建国的生命。丈夫去世时,小儿子易东明才8岁,大儿子易跃还在读高三,失去丈夫的田秀林也曾夜夜抹泪,但一想到两个儿子和易氏家族的传统手艺,田秀林觉得再苦再累也要担起责任,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把传统技艺传下去。
滔滔河水,奔流不息。转眼间,易氏豆腐干第7代传承人易跃已经大学毕业。易跃放弃深圳高薪职位,回家帮妈妈一起打理豆腐干生意。挤压、烘干、卤煮,易跃早已了然于心;豆腐干拌香椿、豆腐干炒腊肉也成了易跃最拿手的待客特色菜。
(各路媒体和网红经常到易氏臭豆腐干传承人田秀林家打卡 肖乃宝 /摄 )
如何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这是易跃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唯有守正创新,才能长足发展”。如今的易氏豆腐干,在母亲田秀林和大儿子易跃的努力下,保留了最正宗的味道,也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品牌创立”、“真空包装”、抖音宣传、淘宝销售、顺丰快递……现代化的营销模式,让易氏豆腐干供不应求,最多一天可销售600斤大豆制作的豆腐干,销往全国各地,外销德国和日本等地。
(信阳市商城县易氏臭豆腐干被评为“河南老字号” 田秀林供图)
2017年,易氏豆腐干被评为“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秀林被评为“商城县民间工艺传人”;2018年,易氏豆腐干被评为“河南老字号”,被河南省录制为香香美食;2021年4月,中央电视台CCTV2财经频道《味道中原》栏目专门报道了易氏豆腐干。
多少年过去,黄豆的价钱在涨,但易氏豆腐干的价格却始终没变;西河景区很近,但田秀林一次都没时间玩过;安徽的富商一次又一次驱车前来,劝说田秀林搬去安徽农产品小镇,免费提供门面和住房,但都被田秀林果断拒绝。省、市、县的领导来了,外地的媒体记者、摄影师来了,田秀林总能热心地奉上一小盘豆腐干,表达苏仙石乡人民对外来客人的敬意和感激。豆腐块虽小,情意绵长,谱写着干群鱼水情。
(晾晒豆干 肖乃宝 /摄 )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深处大别山腹地的商城县苏仙石乡,山花烂漫,泉水叮咚。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淳朴的民间工艺人总能用勤劳的双手,把最质朴的味道,留在千家万户的饭桌上,把乡愁融进大别山的山风里。
一道味,穿越200年的历史,经久不衰,深为老百姓所喜爱。
百年传承,这其中,有大别山泉的滋养,有祖先留下来的勤劳、智慧、坚韧、创新的品格,有传统工艺的赓续传承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更有商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