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封控自救手册,也可以应对极端情况
文 | Tess
公众号:Tess外贸Club(Tess_2006)
01
最近刷抖音,刷到很多被封控在小区里的上海号主发的视频,其中一条很有意思:
看到这里,不禁感叹:市场经济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太平盛世风调雨顺的时候,在大上海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
但是,一旦进入特殊的境况,比如因为疫情导致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阻,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会失效,甚至会回到原始的“以物易物”状态。
从这些物品的排名上也可以看出,在保障了基本的温饱的基础上,越是“刚需”的物品,越有价值。
排名前二的香烟和咖啡,属于上瘾性产品,有瘾的人离开了就会很难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精神刚需”品。
排名第三的鸡蛋,属于“万能做菜搭配”,而且营养丰富。在基本食品有保障的大前提下,属于“副食刚需”品。
排名第四的厕纸,虽然也是人人需要,但是实在不行也可以用其他纸类代替,虽然使用感觉没那么好,但仍然可以满足基本功能,厕纸属于“次刚需”。
排名第五的青菜萝卜,原本是妥妥的刚需品,但因为被政府保障覆盖,不再稀缺,故排名上不去。
排名第六的低酒精度饮料,已经不是硬刚需了,但对于封控状态中的人们,有很好的调剂情绪作用,故也能上榜。而且,由于座山吃空的原因,稀缺性逐渐提升。
排名第七的葱,基本上是做菜必需品,但由于可以自力更生生产制造,稀缺性趋近于零,勉强上榜。
平时排名第一的钱,虽然没有完全丧失购买力,但其本质只是“政府信用保障的纸”,不能吃不能穿也花不出去,自然排到了末位。
此外,网上的段子还戏称“可乐换万物”、“咖啡硬通货”等,都反映了特殊状态下各种物品的价值。
02
当我看到这个排名时,感觉这个榜单还是有点弱。
作为一个独居动物,听过父辈们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回忆,也经历过长期封控的洗礼,所以有一套自己的物资储备体系。
我建立这套体系的初衷并不完全是为疫情封控准备的,但是当因为疫情造成的封控到来的时候,完全可以保障正常生活。
除了疫情,我们还有可能遇到各种天灾人祸,比如地震、火灾、盗抢等等。针对人生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都要有准备。
(1)一般食品储备
充足食品储备固然可以应对疫情封控。
食品储备分为一般储备和危机储备。
我住的房子的客厅正中央(联通各个房间的枢纽处),靠墙放着三件东西:
- 一个应急救援包
- 一个消防箱和
- 一箱单兵自热干粮
这样一箱单兵自热干粮有12包,每包包含两餐食品,总计24餐。
每一餐都是不重样的,有米有面有菜,还包含小菜和速溶维生素饮料。
而且,由于这种食品是基于“陆军战地自热食品”设计的,每一包热量都至少在600千焦以上,热量充足,营养全面。
食用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大约50ml水(什么水都行,甚至轻度污水都行)倒进去,就能用内置的石灰包加热。10分钟左右就可做成一碗“盖浇饭”级别的餐食,口感和自己厨房做出来的差异并不大。
如果赶上一般的疫情封控。光这一箱就够我一个人支撑大约一个星期,而且顿顿热饭热菜。
(2)危机食品储备
如果遭遇更大的危机,如地震、战争等,仅仅靠政府的应急救援很可能是不够的,那就意味着还需要一些“危机食品储备”。危机储备已经不在于保障“吃得好”,而在于保障“饿不死”。
在我的卧室和公司的储物柜里面,各有一箱5kg军用级别的压缩饼干:
这种压缩饼干也是添加了多种维生素的,危机关头,如果不考虑口感,只考虑维持生命。
这5公斤压缩饼干,足以让我再支撑一周左右的时间。
此外,我家里常备一瓶善存复合维生素,能够满足一个成年人60天左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给。
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任何危机,不论我在哪里,不论政府的补给是否能及时到位,我都能靠自己的储备维持1-2周的基本伙食保障,而且热量和营养足够。
我始终认为,自立自强是人活在世上的根本。当你把指望寄托于某个人、某群人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他们的傀儡。
自救,永远是最靠谱的生存法则。
(3)居家火灾应急准备
在家里,我把消防器材箱放在了客厅的枢纽位置,从房间里面的各个位置都能很快取用。
由于这个东西需要快速取用,所以放在最上层。
箱子里面有3个呼吸面具,一个灭火器,一个灭火毯。
如果发生火灾,我会首先做一个判断,如果能够从楼道冲出去,我会先戴上防毒面具,披上灭火毯,手持灭火器往外冲。
毕竟有防护面具加持,不会很快被毒烟熏倒在地,灭火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身体被火燎伤。灭火器可以用来开路。
如果能冲出去,固然最好。如果冲不出去也不怕。我会立刻返回房间。启用火灾缓降器,把自己降落到一楼。
缓降器放置在我的卧室的飘窗上,窗户上常备砸玻璃的安全锤。(该安全锤也可以作为极端情况下的武器使用)
小熊公仔的背后,就是钢索盘。紧急时刻,先把玻璃砸开、抛下钢索盘,然后把红色安全绳系在腰间,就能缓缓降落到一楼。
由于不能预见到火灾发生在哪里(有可能卧室下方就是火场,不适合降落),我在一南一北的两个阳台上都安装了缓降固定装置。
也就是说,万一火灾发生,我有3个降落点可以选择,尽可能降落在最安全的地面。
(4)公司火灾应急准备
我的公司虽然在一楼,遇到火灾不存在“跳楼”的问题,但仍然做了充分的火灾应急准备。
入口处玻璃内侧,在明显位置挂载了呼吸面具和灭火毯,以及灭火器。
园区的物业一度不解,问我为什么公司明明在一楼,还要准备这些东西,不能直接开门就跑吗?
我告诉他们:
1.我们的门禁是电控的。一旦发生火灾,波及电路,很有可能会失灵,一时间可能会打不开门;
2.如果打不开门,就只能破窗而出。外墙是钢化玻璃,成年人用脚踹都很难踹开,但如果用尖锐的安全锤轻砸一角,就能瞬间粉碎(这个安全锤同时还有红蓝光闪烁、高音报警功能);
3.虽然是一楼,但仍在整栋楼内,不确定火场的位置,如果要外逃,还是戴上面具&披上毯子&拿着灭火器往外冲更稳妥一点。
除了公司的大门,我的内间办公室也配备了一套“防护面具+灭火器”。
这样,能保证公司里的每个人在发生火警后第一时间,从距离自己最近的位置、用最短的时间,拿到消防/防护器材。
(5)灾害应急准备
除了火灾、如果发生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也必须要有所准备。
我住的房子的客厅正中央还放了一个应急救援包,这个背包只有大约5kg,包含以下物品:
这些物资,足以让2个没有住所、没有补给成年人在没有任何外界救援的情况下支撑大约3天,而且还能通过收音机收听外界的广播(一般的自然灾害,在政府正常的情况下,3天足以等到国家的救援人员了)。
除此之外,我的卧室的应急物资柜里面,还常年备着一批蜡烛和干电池(日常也用,保持一定储备量),以应对可能的断电。
另外,在我的床头,常备有冷光棒,就算在睡梦中地震,把房子震塌了,我随手也能摸到一个48小时的光源,让自己在灾害初期有一定的心理支撑。
(6)医疗应急准备
在新冠疫情初期,“一罩难求”的情况持续了几个月。
所以,在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之前,我仍然囤积了几百个KN95口罩和上千个一次性口罩,以及几套防护服,以备不时之需(当然,也考虑到Club举办线下活动的物资需求储备)
除了口罩,还准备了一些新冠检测试剂。
一方面,去国外参展、拜访客户的期间,需要随时监测自身的健康状况;
另一方面,万一在国内被隔离,也能随时做个自我检测,对自己健康做到心中有数。
家里和公司里还常备一个药箱,有各种常用非处方药品。
不论是不小心割伤手、还是头痛闹热感冒,都有一些长备药。这样,即使突然被封,又突然生病,能有一些药品应急。
(7)盗抢应急准备
总体来说,国内的治安还是很好的,我居住的小区已经多年没有盗抢案件的消息了。
但是,事无绝对,还是要有点安防意识的。虽然我有一些武术基础,但是面对持有凶器的成年男性,还是很难占上风的,毕竟男性和女性有体能代差。
在我的卧室的衣柜一角,有一件防刺背心,包里还有一双防割手套。这些物品距离我的床头只有不到一米。
无论任何时候,我都是反锁上卧室的门睡觉的,并且门上有报警系统,系统万一感应到外界有人在动锁,会自动报警。
这样的话,门可以为我争取1-2分钟的时间让我有时间穿上防刺背心、戴上防割手套。这样,即使犯罪分子持有凶器,也很难刺伤到我的致命位置/器官。
而我凭借防割手套,有一定的空手夺白刃的机会。时间一长、动静一大,犯罪分子终究是要逃跑的。(当然,如果有机会逃跑和报警,还是首选,硬拼是迫不得已的做法)
(8)驾车安全
车逐渐成为人们的出行必备品,所以,对驾驶安全也需要重视。
在我的车里常备着微型车载灭火器。
除了灭火器之外,我的后备箱还放了2件荧光背心。驾驶位的车门内侧,还放了一个安全锤。
安全锤一定要放在驾驶位的车门内侧,因为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其他位置可能没有人在,而驾驶位是不可能没有人在的。
如果车辆自然或者起火,车门电控装置可能会失灵,车门有可能打不开。
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车内各种橡塑材料的燃烧会形成毒烟,在30-60秒内就让车里的人窒息。
而车用玻璃全部是钢化玻璃,用拳打、肘击、脚踹是很难短时间破窗的。
此时,必须保证车内至少有一人能在5-10秒拿到安全锤,用安全锤敲击车窗的角落,就能瞬间破坏整块玻璃,为跳窗逃生争取至少数分钟的时间。
安全锤上面配备安全带切割装置,也是很有必要的。安全带,在正常情况下是车上人员的“保命带”。
但是,如果一旦车辆撞击变形或者落水,安全带卡扣可能发生故障,这个时候,车上的人员反而会被安全带束缚住,安全带成了“索命带”。
安全锤上面的切割装置,能够瞬间切断安全带。
该逃生的时候,一秒都不能浪费!
03
上述这些物品(居家+公司),其实总共花费不到2000元人民币,在广东地区,也就是一个普通外贸业务员月收入的20-30%左右,并不十分昂贵,但是关键时刻能够保命。
应急物资大多数都有很长的保质期,单兵自热食品保质期3年,压缩饼干保质期5年,灭火器也是3-5年不等。而缓降绳、蜡烛等物资,几乎是可以永久保存的。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问,我为什么特别重视应急准备,又是从哪里学到这些知识的。
可能是性格使然,我就是这么变态悲观的人,平时尽可能预防意外,但如果发生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死磕到底。
估计这也是我的客户和供应商比较怵我,不敢轻易坑我的原因。因为他们在坑我之前,肯定会衡量一下收益和损失。
比如,我现在已经开始着手调查和收集被三菱重工坑害的其他消费者的经历。到时候,会集中写一期中央空调行业坑害消费者的纪实文章和防坑指南。
(相关阅读:历时一年,装修成果展示及教训总结(三菱重工坑害消费者后续))
巧的是,Club18群的会员就遇到了和我相似的情况,该会员的公司装的三菱重工的中央空调出问题后,三菱重工给出的说辞和给我的一模一样,都是说房子有问题,绝口否认他们的机器、设计或者安装有问题。
我对安全问题这么重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想死,所以自然会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生命安全上。
反正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保命,如果最后还是进入了绝境,那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孤注一掷,甚至同归于尽了。
此外,我在阅读方面是杂食动物,且好奇心特别强,很多关于应急救灾方面的知识,都是从这本书里面学习的,顺便也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怀斯曼,是前SAS(Special Air Service,英国特种空勤团)成员,拥有极其丰富的荒野求生及灾害应对经验。
书中对于各种意外灾害、战争等危机情况,都有一定的预案,能够让有准备的人尽可能生存到灾后。
对了,我还是贝爷(贝尔格里尔斯)的超级无敌大粉丝,已经粉了他15年了。
有一句老话叫做“晴带雨伞、饱备饥粮”,意思就是,在物资充沛的时候,要永远对不其而至的各种意外有所准备,才能在意外到来的时候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疫情期间属于特殊时期,随时随地会被封控,大家提前做好预备,免得到时候惊慌失措。
和大家共勉,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