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支链氨基酸或将成为帕金森病潜在治疗靶点 哈医大一院姚丽芬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丽芬教授团队首次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和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发生明显改变,而高支链氨基酸饮食可以显著缓解小鼠的运动障碍和神经病理改变,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全程精准治疗、降低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全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rain Behav Immun.(中科院1区,IF:19.227);Metab Brain Dis.;Amino Acids;Microb Pathog.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并且姚丽芬教授是唯一通讯作者。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迟缓,伴肌强直或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其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目前认为,“微生物群-肠-脑轴”介导炎症反应是帕金森病重要发病机制,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起到何种关键作用尚不清楚。肠道菌群失调介导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发病早期的重要预警表现。姚丽芬教授团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和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抗炎症菌群降低而促炎症菌群增加;血清支链氨基酸降低,并与帕金森病胃肠道功能和运动症状相关。

图示帕金森病小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在该研究中,饮食补充支链氨基酸持续8周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胃肠道及运动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首次证实帕金森病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可以导致支链氨基酸下降,支链氨基酸独特的抗炎作用可能是极具潜力的干预帕金森病的有效方式。

图示支链氨基酸减少帕金森病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

姚丽芬教授指出:“我们以帕金森病早期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失衡介导的胃肠道症状为出发点,证实支链氨基酸的神经保护作用,下一步将深入探索支链氨基酸的免疫调控机制,为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用于帕金森病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免疫疗法的研发。”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创新基金等资助。团队负责人姚丽芬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SCI收录文章及核心期刊文章百余篇,包括Cell Discovery(IF:38.079),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19.227)等国际知名杂志。特别是在帕金森病的免疫机制及相关转化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培养博硕士研究生60余名。研究团队立足解决临床瓶颈问题,将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探索全新的干预靶点,以期提高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杨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