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市面上的牛肉越来越贵?问题出在这里……

 

近年来,我国牛肉消费需求大增,而与之相对的是,国内产能不足、养殖成本上升等现实,导致牛肉价格连年上涨。如何缓解这一痛点,通过行业产业化带动乡村振兴?在昨天举办的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来自高校、企业、政府等与会人员就此展开交流,提出从发展模式、金融支持、科技赋能等方面补短板,促进肉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牛肉消费量在整个肉类总量占比从2019年的9.7%上升到了2020年的14.8%。但是,国内的牛肉产能跟不上市场需求,缺口正越来越大。”业内人士指出,农村散养肉牛减少,养殖周期长、成本高,且繁育速度有限等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牛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牛肉产量稳定在680万吨左右;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0%。

“去年,国内牛肉自给率大约不到50%。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任务。”鹏欣集团副总裁公茂江认为,肉牛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在发展模式上取得突破,在金融支持上大胆创新,在数字化、智能化上深度融合。

突破常规,敢于创新,才能实现转型发展。“通过对政策、资本、人才、科技、市场、品牌等方面的激活,形成政府主导、农业主体、企业龙头、金融助力的‘四位一体’发展体系,实现行业从传统到时尚的转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利庠以金融为例,“以前很难将它和肉牛产业融合,现在有了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有助于更为全面地掌握肉牛养殖情况,为贷款提供支撑与保障。”

在与云南省合作的项目中,上海鹏欣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公司出资加银行贷款的方式,在当地建设牧场。在数智化发展上,企业将生物农业与智慧农业有机结合,把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金融平台应用于能繁母牛、育肥牛、屠宰加工等核心产业。“每一头牛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养殖动态实时掌控,实现从牧场到消费者餐桌的标准化、可追溯、可评估。”云南鹏欣富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伟平介绍。

在会上,有专家提出,“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仍然是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大制约因素。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冷库和冷链等基础设置发展滞后,农产品采后处理缺失、中间环节多等导致产品的终端加价倍数高,农民增收难。并且,我国农业的标准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与预期不符合的状况,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高质量农产品有需求但是缺信任。

“如今农业产业链发展水平低,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短、窄、薄特点,向上游和下游的延伸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张利庠表示,最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收益最低,向上游延伸是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向下游延伸是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时,要注重将业态延伸,将自有资源禀赋真正转化为优势。

栏目主编:陈玺撼 文字编辑:束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束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