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财经聚焦·“鲜”看中国经济|水果贵的背后,还能看些什么?

 

题:水果贵的背后,还能看些什么?

新华社记者周楠、于文静、张志龙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鲜果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业界认为,减产导致的供求关系变化是阻碍“水果自由”实现的直接原因。

观察水果产销链条的变化,除了价格这个维度,还可以从质量和效益角度去看。近年来,中国的水果产业链、水果消费理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而这,正是中国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

产业链条缩短,分工细化品质更有保障

伴随生鲜电商的发展,水果产业链条缩短了。过去经过加工、运输、批发、分销、零售层层环节,当季的一个陕西苹果从地头到华南消费者手中,需要历经大半个月的长途跋涉,如今通过网购,两三天即可实现果园直接到餐桌。

与此同时,随着种植规模化的发展,大量社会化服务力量参与到水果产业链条中,种植、打药、套袋、采收、分拣、包装等各环节更为细化。

仓储、冷链、物流环节近年来也不断壮大。“消费者对口感的追求,要求冷链保鲜越来越普及,需要更多力量参与,进行分工协作。”从事16年水果批发经销的徐明告诉记者。

陕西省果业中心副主任范海龙表示:“产业分工更细化,协作更成体系,意味着产品供给和质量更有保障。”

线下的水果零售格局也在发生改变。据王一集团香江百货生鲜采购部经理刘星介绍,大量流动摊贩、小型农贸市场近年来持续锐减,更多水果零售集中在超市和水果专卖店。

消费升级助推供给侧改革

农业农村部水果品种首席分析师赵俊晔认为,人们对水果的需求已经从吃得上转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新鲜,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

赵俊晔说,比如以前蜜橘、脐橙、贡柑等一般都集中在秋季上市,过了春节,特别是到了四五月份很难吃到新鲜的橙、橘类水果,近年来一些地方发展了晚熟柑橘品种,如春见1至3月上市、不知火3至4月上市、清见4至5月上市、血橙2至5月上市,每斤价格为7至8元,甚至是10元左右,依然消费旺盛。以往市场上很难见到的红啤梨、软籽石榴等也通过电商渠道成为“网红”甚至“爆品”。

如今的销售端比如水果专卖店、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也越来越注重消费者体验,不仅果品外观色泽整齐划一,口感品质也分等级,有的甚至能按个卖。“懒人经济”成为销售终端挖掘的一个点,把水果切成小块放到塑料盒,放上叉子,用保鲜膜包好,这种模式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

降成本优供给是未来方向

专家指出,降成本和优供给是未来水果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等专家认为,水果作为民生高频刚需产品,性价比永远是市场核心的竞争力。要通过构建更畅通的信息平台,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使供需更有效对接。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希望对社会资本产生引导作用,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尤其是加大支持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和冷链物流的建设。

李国祥等专家指出,要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保证水果供给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美家买菜”水果采购总监刘向前认为,优化供给,提升品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改变“优质果品供不应求,普通果品大量滞销”的根本措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9618.html